全球光伏企业第一个风洞实验室今日在中信博落成
在“双碳目标”的时代洪流下,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已成为全球未来发展的大趋势,中国乃至全球光伏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此同时,182、210高功率组件已渐成行业主流,与之相匹配的跟踪系统也由于可大幅降低项目整体LCOE,产品应用率得到了大幅提升。
但在这背后,高功率组件的适配也对跟踪系统提出了更加严苛的要求。所以,对于跟踪系统而言,面对组件功率及其尺寸的变化,只有采取更加严格的风洞实验保证系统稳定性,才能够真正与高功率组件实现“1+1>2”的效应。
9月6日,江苏中信博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信博”,英文名:Arctech,股票代码:688408)风洞实验室落成仪式在江苏昆山总部大楼圆满举行,这也标志着中信博成为全球首家拥有风洞实验室的光伏企业。此次落成的风洞实验室具备世界领先的结构静压和结构动力响应等测试能力,并可建立企业核心技术数据,为公司产品设计提供基本设计参数,指导产品研发和产品结构设计验证。同期,中信博还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签订了校企战略合作协议。
中国科学院院士沈学础,昆山市科技局、昆山市工信局、昆山市陆家镇人民政府相关领导,上海交通大学沈文忠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孙瑛教授、复旦大学孙耀杰教授、湖南大学李正农教授一行,TUV南德、鉴衡认证相关领导以及中信博董事长、总经理蔡浩,营销中心负责人容岗,副总经理、财务负责人王程,首席技术官王士涛,副总经理、国内营销负责人周石俊,副总经理孙国俊共同出席了此次活动。
中信博董事长、总经理蔡浩
中信博董事长、总经理蔡浩表示:“作为世界领先的光伏跟踪支架、固定支架及BIPV系统制造商和解决方案提供商,研发创新一直都是中信博的核心驱动力,我们始终践行‘科技赋能,引领产业发展’的使命,持续提升核心产品的技术创新能力,从而以更加稳定、可靠、高效的产品服务客户,为客户创造价值。中信博风洞实验室的落成是我们在坚持创新驱动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一步,未来我们仍将继续锚定科技赋能的使命和方向,不停进步,不断向前!”
对于光伏支架尤其是跟踪支架,大多数人往往都认为这个“铁家伙”是一个刚性结构,但实际上它是一种细长型半刚性结构。同时,光伏跟踪支架的南北跨距较大(通常为30~100米左右),并需要进行转动,也正是这些结构特点使得光伏跟踪支架的主轴容易产生“竖弯”和“扭转”的变形。另外,光伏跟踪支架大多安装于阳光充沛的野外空旷地带,自然环境条件多变,运行工况非常复杂,经常遭受极端强风等外在影响,进而导致结构失稳等一系列问题。
为满足大尺寸组件趋势应用的支架设计,保障跟踪支架稳定运行,提升光伏电站收益,光伏支架厂商目前都已达成共识——在支架产品设计定型前要做风洞实验进行计算验证。 中信博在过去的研发实践中,制定了严格的设计规范,所有的结构设计在定型前都必须依托于风洞测试获得的计算参数,以保障产品和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今天,中信博率先将风洞实验的应用扩展到概念设计阶段和结构设计过程中,以促进创新和加快产品的研发。
同时,中信博还将依托哈尔滨工业大学在空间结构领域的研究和风洞测试方面的技术经验积累,与其开展风洞测试方面的合作。除此之外,中信博也将继续与国际权威光伏支架风洞测试机构保持紧密合作和交流,在风工程技术应用上将逐步形成“高校做基础研究,企业做产品研发,第三方做研发结果验证”的多方联合、严谨应用的研发技术路线。
中信博首席技术官王士涛
中信博首席技术官王士涛表示:“对于光伏支架的抗风设计,只有进行合理合规的风洞实验,才能准确地获得支架系统的空气动力学信息,保证支架系统的可靠稳定。同时随着行业不断发展,满足未来大尺寸组件趋势应用的支架设计,保障支架稳定运行,提升光伏电站收益,风洞实验也是不可或缺的关键技术手段。我们相信,此次中信博风洞实验室的落成,不仅将使我们的研发创新能力更上层楼,也将对行业技术的发展产生深远和积极的影响,为引领行业发展贡献出更多中信博的力量和智慧。”
中信博自成立至今的十二年以来,始终坚持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并积极推动科研成果的应用转化。此次风洞实验室的落成,不仅是中信博对“科技赋能,引领产业发展”这一企业使命的践行,同时也进一步夯实了公司在业内的技术领先地位。未来,中信博将持续通过创新科技赋能客户,赋能价值链创造全过程及商业生态,引领产业不断向前。